驱散留守儿童心霾:一盏台灯,点亮前程

当前位置:首页>市地之窗>青岛>青岛彩闻 2017-12-14 14:59:00 来源: 作者: 青福

712日,正在放暑假的家住青岛市莱西院上镇某村的9岁小姑娘徐海诺早早起床,穿上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的干净衣服,急匆匆吃完早饭,催着爷爷赶紧动身,赶去镇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因为这一天不仅是她第三次参加在社区服务中心举办的有趣活动,而且她还听说,当天她将会代表其他像她一样爸爸妈妈不经常在身边的孩子,上台接受一些叔叔阿姨带来的新奇礼物。

徐海诺的礼物,是包括一盏护眼台灯在内的精美文具,她要上台参加的活动,是由青岛市民政局主办、青岛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以下简称青岛福彩中心)与青岛新闻网联合承办的“一盏台灯,点亮心灯”主题活动。12日上午,活动在莱西市院上镇社区服务中心举行,不仅院上镇的留守儿童们现场领到了护眼灯、护眼本、绘画礼盒等爱心物资,青岛各区市民政局代表也上台,代表所在辖区的农村留守儿童领取了护眼灯,并将在近期发放到辖区内统计在册的农村留守儿童手中。

从活动承办方了解到,在青岛市农村,依然还有很多孩子没有专用的学习台灯,他们的家庭作业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完成,这不仅影响到学习的质量,更对孩子们的眼睛造成了损害。这次赠送护眼灯活动于今年2月下旬开始线上推广,针对青岛市农村留守儿童开通了网络信息申报平台。通过媒体广泛宣传,经各区(市)、镇街民政部门审核后,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及宣传在3月全面完成,然后经过严谨的信息确认后,盏盏满怀爱心的护眼台灯,最终送到一个个农村留守儿童的手中。

小小一盏护眼灯,呵护的却并不仅仅只是留守儿童的眼睛。主办方费心尽力运作,显然另有深意。

困境,不只是个别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留守儿童的健康情况、认知情况、心理发展和受教育程度,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齐耳的短发、黑亮的眼睛、尖尖的下巴……打眼一看,徐海诺就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小女孩。然而采访中发现,她却并不是个善于沟通的孩子,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她有时候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有时候词不达意微笑不语,有时候还会望着旁边的爷爷寻求帮助,显得非常拘谨羞涩。而且,她看上去要比同龄人明显瘦小很多,如果不知情根本想不到她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还以为只是幼儿园的孩子。只有当她重新与其他留守儿童玩起游戏来的时候,她才重新恢复了孩子身上应有的活泼天性。

徐海诺的爷爷解释,小海诺出生仅六天妈妈就去世了,缺少母乳,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奶粉喝得也不充足,使得小海诺身体的成长发育一直就比同龄人滞后不少。徐海诺的爸爸患有癫痫病,平时在外打工挣钱,犯病的时候要到外地医院住院,挣下的工钱基本上都变成了住院治病的费用,在家的时间本来就少,更谈不上对家里能帮多少忙了。而徐海诺的奶奶几年前也因为脑血栓发作导致偏瘫,基本上丧失了活动能力。家里的生活重担几乎都压在了今年65岁的徐海诺爷爷身上,种地、做饭、照料失能的老伴和年幼的孙女……徐大爷坦言:虽然也很心疼孙女,但自己实在拿不出更多的精力来陪她玩;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很低,他也根本辅导不了孙女的学习。因此,小海诺平时在家里话就不多,学习成绩也一直不是很好,当爷爷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束手无策。

徐大爷的苦恼实际上道出了很多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国家民政部去年底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来看,全国902万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05万人不是由父母监护,而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占比高达89.3%。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隔代照料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受教育程度很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由于隔代人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培养儿童认知能力的意识,留守儿童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导致他们的认知能力远远落后于正常水平。

危机,不只是眼前

像徐海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样,隔代抚养几乎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些孩子多处于成长过程的关键年龄段。在教育学上一般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年龄段是17岁。这个时期,孩子最需要“心理营养”:需要来自于双亲的安全感,需要形成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需要父母给予的肯定、欣赏、赞美;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学习和认知……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来说,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才是普遍的生活状态。

亲子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发生行为偏差。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代理监护人往往优先考虑他们的生存问题,“养重于育”的情况普遍。加上代理监护人多是祖父母,他们受传统思想影响,往往更加偏重于物质方面的满足。在监护孩子期间,他们对孩子不是疏于管教,就是放任自由,不能及时给予心理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引导,这种简单的看护模式与教育方法,很难发现孩子的思想波动和心理障碍。有的代理监护人即使发现也不懂如何沟通,使得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心理慰籍的状态。这不仅会导致一些孩子不可避免地出现认知方面的问题,还会给一些社会不良分子提供可乘之机,致使一部分没有社会鉴别能力的孩子在长期教唆、拉拢的作用下,走向犯罪道路。

应当看到的是,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只是某个家庭的私事,更不只是农村问题。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我国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关爱措施、研究农民工进城问题、建立关爱留守儿童体系、引入社会力量关心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系列措施,都直接推动了地方加快健全留守儿童问题处理机制的行动步伐,并带动很多社会力量一起关注。

破冰,不只是文件

以青岛为例,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救助工作,切实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青岛市民政局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救助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以及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分类施救、精准帮扶”的原则,构建了民政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青岛市困境未成年人关爱救助与保护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过一年的源头治理、帮扶工作,截至今年630日,青岛市已有624名农村留守儿童中签订了《委托监护责任书》, 3名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得以落实,4名无户籍儿童落上户口, 9名不良行为儿童,全部落实帮扶。

从去年开始,青岛民政局委托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莱西市开展“相伴成长”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救助试点工作,吸引着徐海诺每半个月去院上镇社区服务中心参加的有趣活动,其实就是“相伴成长”的具体内容。据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贤晓琳女士介绍,经过统计,因莱西院上镇的留守儿童数量最多,所以选择在这里试点。他们对院上镇的每一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详细调查,并通过专业人士做出评估,建立档案,实现“一童一册”,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孩子安排包括心理辅导、游戏互动、学习技能等不同的活动,真正实现精准关爱,弥补他们心理上因缺少父母陪伴而造成的缺憾。徐海诺第一次参加活动就是和其他几个孩子分享生日蛋糕,虽然那天并不是她的生日,但已经9岁的她还是第一次吃到生日蛋糕,更别提还有别的小伙伴一起唱歌、点蜡烛了,那天她真的比自己过生日还开心。

(公益爱心人士与参加“相伴成长”的孩子一起游戏)

通过不同方式为不同的孩子疏解心结,“相伴成长”精准关爱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仅是第三次参加活动的徐海诺不但每次都像节一样盼着参加活动,而且跟新希望的社工老师和一起游戏的孩子也更加熟悉了,交流起来话也多了,不再像一开始那么拘束。据家长反映,很多孩子参加活动后,与家人包括偶尔回家的父母能聊的话题增多了,沟通能力和愿望明显提高。

通过抓源头、整合社会资源、引进外援等措施,“相伴成长”取得了良好效果。正如青岛市民政局相关人士所言,“农村留守儿童不仅要吃得饱穿得暖,社会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在莱西试点的基础上,2018年有望在青岛全市推广这种社工关爱服务,青岛全市的留守儿童都可以在“精准关爱”的呵护下继续成长之路。

公益,不只是一时

青岛民政局下属的青岛福彩中心,多年来秉承“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历来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行者和践行者,在改善留守儿童困境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青岛福彩中心多次联合新闻媒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为青岛市多地的农村留守儿童不断送去温暖,传递关爱。

2015年,青岛福彩中心在莱西仙戈庄村希望小学开展了“乐动未来爱心飞扬”公益助学活动,组织有一技之长的爱心人士来到学校与孩子沟通交流,传授技艺,通过自己的专长去激发农村落后地区孩子们的多彩生活梦想,丰富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农村孩子的日常生活。

2016年,在“我有一份开学礼”公益助学活动中,青岛福彩中心除了捐资赠物,安排爱心员工为平度郭庄小学部分贫困受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理发、教授足球技术等互动项目之外,还通过组织城市里的孩子与农村受助孩子写信、对话等方式,使贫困孩子以及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精神上的鼓励,通过爱的传递,培养受助孩子们不惧困难、积极向上的健康品格,让他们学会了感恩和自强。

同年,青岛市首个“福彩爱心图书室”落户青岛市青西新区王台镇石梁小学。更新更宽敞的图书室以及新增的1000本涵盖多个类别的新书让孩子们大呼过瘾,不忍释卷,而这样的图书室不仅传递着社会对于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关爱,更寄托着通过书籍助力下一代实现梦想的期望。

而今年的“一盏台灯,点亮心灯”主题公益活动更是从护眼细节出发,倡导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特别是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处境,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共享快乐童年,尽可能弥补父母不在他们身边所造成的成长缺憾。

(留守儿童代表从各界公益人士手中领取护眼灯等礼物)

可以说,正是青岛福彩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不遗余力的精工细作、持之以恒和与时俱进,使得福彩的公益形象逐步深入人心,进而切实改善了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困难群体的处境,不仅赢得了更多市民的认同,也助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进步。

化解,不只是表面

国家与专业机构的制度完善与大力推动也带动了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在本次发放护眼灯活动开展期间,不少热衷公益事业、致力公益行动的基层部门、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也积极参与其中。除了莱西院上镇人民政府积极提供发放场地并参与活动筹备,青岛市市北区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系当地留守儿童之外,青岛公交集团商务巴士有限公司、青岛公交驾校等单位派出自己单位的志愿者团队和大巴车,无偿为运送爱心物资和人员提供帮助。青岛公交驾校王勇校长,也是青岛市北区爱心联盟的一员,他表示,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每一位爱心志愿者的意愿,他们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播下爱的种子,用大手拉小手,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如今,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力量的帮扶下,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和发展状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从根本上说,这些措施还是无法完全替代父母的重要作用。父母是补足孩子心理营养缺失的关键,只有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留守儿童才会有更加健全的人格,才能在未来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言贯之,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解决其父母陪伴缺失的问题。正如专业人士所言,让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的根本还是要让他们父母“返流”到孩子身边,创造让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条件,一是让一部分有能力和有意愿的农民工实现人的城镇化,提高在城镇就业的稳定预期,把孩子带在身边,共享父母在城市拼搏的福利;二是给有返乡意愿的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心愿,结束漂泊回乡陪伴孩子成长。

不难看出,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努力与关爱,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父母在接触到正确的家庭亲子教育理念后,正在做积极有益的调整:很多人已经将孩子接到身边生活和学习;有些原本夫妻同时外出务工的,在经过慎重衡量后,其中一方选择回乡陪伴孩子成长……在这次发放护眼灯之前的调查过程中,就有孩子直接对调查人员兴奋地说:“爸妈前几天回家了,不需要护眼灯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之后,留守儿童问题会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

相关新闻